物流金融

五大巨头争霸战,中国快递江湖的前世今生!

2017-10-11 21:59:03 来源:中国供应链金融网

作者 东北证券 来源  物流指闻,ID:wuliuzhiwen


本文来自东北证券快递业研报,报告详述了中国快递业发展的前世今生,行业格局,以及美国快递业发展情况和启示。部分数据虽然较旧,但是部分观点仍然值得参考。由于报告较长,我们整理为上下部分,上期发布上半部分,详述中国快递发展情况。


 一、“互联网+”催进大国转型,电商大潮兑现国家运行体转型升级


(一)“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应用于从生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平等、开放、透明的互联网精神将对整个商业文明产生巨大影响,其对商业的渗透深刻地影响了传统的商业,“互联网+”代表着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就是“互联网+零售业”,这种结合给传统零售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对企业商业活动和居民日常生活的改变将是彻底而且颠覆的,这一方面体现在消费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是运营效率和结构效率的改变。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极大地助推物流行业的成长。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商之间的竞争已越发明显地表现为物流的竞争,诸如阿里、京东等企业纷纷打出物流牌,竞争已然成为一片红海,为物流业的发展持续地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物流落后经济发展20年,“小、散、乱、差”,鲜有亮点,传统的物流无法满足电商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推进具备标准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等特征的现代物流的发展,未来物流行业的翘楚将是现代综合物流企业(拥有超强资源整合能力的平台型企业)。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将驱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


(二)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加速,供应链一体化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正倒逼着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是电子商务的三个重要环节,物流环节则是其中发展最为薄弱的一环(与国内整体物流体系的落后有关)。我们认为现代物流需要加强包括电子采购、定单处理、流程可视化、虚拟库存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进而极大地改善物流服务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业务是物流业务(包括仓储、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的整合和运作,而当前企业的竞争已经从物流提高到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的竞争,参考国外物流发展路径,供应链将成为未来物流发展的趋势。

一体化供应链至少包含三个特征:


1、柔性化:以顾客为中心,准确把握需求变化、以最小成本和最短时间完成对需求的快速反应;

2、专业化: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非核心业务外包;

3、协同化:供应链的各企业紧密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实施供应链一体化至少需要三个必备条件:


1、对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工作流、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完整详细的规划;

2、供应链具有强大的现代信息技术支持;

3、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实现包括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在内的综合成本和服务最优化。

B-B 的电商的融合核心在供应链整合


我们认为强大的电商将引领上游生产计划-下游销售对接,这种对接趋势是上游

制造业外包供应链管理,只专注于生产和研发。物流外包上升到供应链外包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体现了电商的强大竞争力和整合能力,海量数据支持和跨平台、跨公司的对接成为可能。


B-C 的电商融合的核心在多样化产品-销售链整合在一个物流平台


B-C 商业模式整合已经成为现实,但是物流执行平台的建设是瓶颈。


多样化产品的销售供应链的整合存在很大的技术难题,例如要考虑各类产品的供货周期、库存周期、配送时效等多个因素,并将多样化产品-销售链整合在一个物流平台,这样的物流中心难度很大,然而这样的平台正是B2C 电商融合的核心所在。

(三)电商和渠道整合都需要快递及其现代物流快速发展


1.电商发展直接推动快递业务量增长


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规模达18 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2010-2015 年,电商规模复合增速达到32%,电商的快递发展(尤其是网络购物的增长,后文将详细分析)直接带动快递业务量的跨越式增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规模达到206.7亿件,2010-2015年,行业复合增速达到55%。

2.渠道供应链整合需要物流快速发展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多层渠道分销”)之下,商品是以一定“批量”的“仓到仓”形式从厂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实物在空间上实现逐级转移,实际上分销商和零售商乃至消费者承担了运输、仓储和配送的角色。 而在当前的电商模式(“网络直销”)下,商品通常是以“单件”的形式,借助“快递”从企业(卖家)经过多个环节的“集散和分拨”最终到达到消费者,这客观上也要求物流服务供应商为电商提供高品质的物流服务。未来,快递企业作为电商物流的核心参与者,将在仓储和配送环节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快递业的前世今生


1.历史回顾:从无到有,飞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递产业从无到有,飞速发展,市场容量逐步扩大,回顾其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兴起阶段:国企占主导地位


我国快递业是改革开放催生的行业。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对外贸易往来的加大,国内市场对国际快递业务需求加大,四大国际快递巨头(DHL、FedEx、UPS和TNT)相继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受政策所限,最初均采取了与中外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来开展业务。到目前为止,国际快递巨头的业务仍旧以国际快递业务为主,并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1985年12月3日,中国邮政成立了本土第一家专业快递企业——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与国际快递企业不同的是,EMS不仅从事国际快递业务,也从事国内快递业务,并在两个市场上都占据着绝对优势,只是后来在国际快递巨头和民营快递的冲击下,国际国内快递市场份额开始逐步下降。


发展阶段:民营快递崛起


最初,EMS几乎是国内快递业务的唯一经营者。


不过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化,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活力迅速释放,民营经济不断壮大,企业对商务文件、产品样品、产品目录等文件和货物传递的时效性、便捷性、安全性产生更高的要求。传统邮政服务无法满足广大工商企业日益增长的需要,既有的邮政特快专递服务价格偏高、服务网络欠缺和运营体制不够灵活,难以完全承担所有快递业务。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应运而生。


1993年,国内快递企业的代表——申通和顺丰分别在浙江和广东诞生,并奠定了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基础。与邮政EMS相比,民营快递企业能够为工商业企业提供更加物美价廉的快递服务,在短时间里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成为中国快递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快速成长阶段:竞争加剧,网络购物市场爆发带动快递业跨越式发展


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快递业对外资全面放开,外资可以在境内经营国内及国际快递业务,四大国际快递巨头在中国通过合资、并购或独资,加快在中国本土的发展步伐,以求占据更多国内快件市场份额,不过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快递巨头的优势仍然集中在国际快递业务。


自2007年开始,经过近10年的培育和发展,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5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达3.8万亿,2007-2015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增长近70倍,网购需求的爆发式增长给快递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催生出巨大的国内快递服务需求,民营快递企业借此高速成长,不断壮大,在国内快递市场中逐步占据优势地位。

2.发展规模:快递业务量全球第一,业务收入保持高速增长


业务量近十年复合增速达40%。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06-2015年期间,我国快递业务量复合增速达40%,业务量从2006年的10亿件增长到2015年的206.7亿件,增长近20倍,并在2014年首度超过美国,规模持续保持全球第一。 业务收入规模近2800亿元,近十年复合增速28%。2015年,我国快递收入规模达2769.6亿元,同比增长35.4%,收入规模较2006年的300亿元增长超过8倍,近十年复合增速为28%。快递收入增速不及业务量增速主要是原因是快递单价逐年下降。

3.政策助力行业发展


我国快递业从无到有、飞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无论是国务院层面还是国家邮政局、交通运输部,均出台了多项推动快递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尤其是去年10月份出台的《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务院出台的第一部全面指导快递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促进快递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意见》围绕培育壮大快递企业、推进“互联网+”快递、构建完善服务网络、衔接综合交通体系、加强行业安全监管等五项重点任务,从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快递市场环境、健全法规规划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进快递车辆管理、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等六个方面提出了34项政策措施。《意见》的出台及相关政策的落实,将对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二)快递行业的业务模式


1.快递业务构成:主要由基本标准投递服务和增值服务组成


(1)标准投递服务


标准投递服务包括时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三个要求。其中,时效性是指快件投递时间不应超出快递服务组织承诺的服务时限;准确性要求快递服务组织应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和收件人。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


1)快递本身不具有危害性;

2)快递服务组织不应泄露和挪用寄件人、收件人和快递件的相关信息。 


按照不同的标准,标准投递业务有不同的分类,如按内件性质可分为信件和物品。从统计角度看,通常是按地域和时间分类。


按地域分类


国内的快递产品主要按地域范围划分,分为同城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和国际(含港澳台)快递三类。

按时效分类


为满足客户对快件时效性的要求,多家快递公司推出了限时送达的服务。快件可因此分为当日达、次晨达、次日递、隔日达等各类时限产品。 国内快递以异地快递业务为主。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15年,同城、异地和国际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14.5%、54.6%和13.3%;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26.1%、71.8%和2.1%。从近年数据来看,快递业务结构总体比较稳定,以异地业务为主,异地快递收入占比50%以上,业务量占比70%左右。

(2)增值服务


除了标准投递业务外,快递企业不断开拓增值服务,主要包括保价、定时配送、退货及换货、代收货款、短信通知服务等。此外,国内许多大型快递企业开始提供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为电子商务行业提供仓储、精细加工和配送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2.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标准投递业务与增值服务,二者收入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1)标准投递业务收益


标准投递业务计费模式需要考虑投递区域、快件重量以及时效性三个因素。


区域:快递企业根据快件始发地与目的地所属区域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收费价格,快递价格与投递距离成正比。


重量:国内快递企业通常采取“首重+续重”的计费模式,快递企业规定的最低计费重量为首重(一般为1kg),超出最低计费重量的部分为续重。其中,轻泡货物需要按照体积重量收费,根据市场惯例,体积重量(kg)的计算方法为:长度(cm)x宽度(cm)x高度(cm)÷6000。 


时效性:在一定的重量基础上,对于不同时效的产品采用不同的价格,体现“快速高价”的特征。


主导中高端市场的企业定价能力较强。从上表可以看出,主导时效性突出的中高端市场的快递企业(顺丰速运)定价能力相对较强。而低端市场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充斥价格竞争,快递企业(“四通一达”为代表)定价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国内以C2C电商快递业务为主的快递企业由于价格竞争、上游议价能力较强等原因,产品定价能力较弱,价格受制于淘宝等电商平台的打压。

分享到:

相关资讯

2021年阿里和菜鸟各投五家物流相关企业,张勇布局物流有四个关键词

来源:掌链“我们很快会面临一天10亿个包裹”,在四年前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马云如是预言。而今,2021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达到1083...

普洛斯梅志明:不深入参与中国市场,就谈不上拥有全球竞争力

作为普洛斯的掌舵者,梅志明希望,“公司永远保持在创业的路上,未来普洛斯是全球最大的创业公司。

出口印度注意了!印度新增12项商品BIS强制认证,10月1日生效

2020年4月1日,印度标准局(BIS)发布了新增管控产品的法令。2020年4月22日,印度发布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通报号为G/TBT/N/IND/44/Add.7)...

提醒!新一批647家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被列入黑名单!

未来,深圳市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还将陆续公布更多黑名单企业。

网上广交会操作指引之Q&A

易捷通仅支持已有展位的参展企业账户登录,不支持个人账户登录。如需个人子账号,可在云展厅管理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