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区块链应用落地摸底:金融捷足先登,打假“蹒跚起步”

2018-03-01 13:35: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年的春节被区块链刷屏了。而到目前为止,区块链还没有任何应用达到千万或者上亿用户的。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金融、公益,以及商品打假等领域,尚未全面普及到各个行业,应用落地“道阻且长”。


“没想到区块链一下子变得这么火,除了区块链概念上市公司股价连日大涨,不少科技公司区块链技术主管都在跃跃欲试打算创业。”一家创投机构合伙人告诉记者。


春节后,他每天要约见两三位有意自主创业的区块链技术人员,每个人都拿着一份商业计划书,寻求千万元级别的天使融资。


但是,能吸引他“出手”的区块链创业项目屈指可数。


“多数商业计划书更像在蹭区块链热点寻求高估值融资,一方面创业者对自己即将进入的行业缺乏了解,包括行业游戏规则与运作流程,导致区块链技术未必能很好地解决行业痛点,另一方面我自己也对这些区块链创业项目能否成功心里没底,毕竟很多企业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探索已有多年,但实际落地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并不多。”他直言。


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金融、公益,以及商品打假等领域,尚未全面普及到各个行业。


一位熟悉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业内人士直言,区块链技术应用之所以举步维艰,一方面区块链技术与各行各业业务操作流程存在大量磨合过程;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自身存在处理效率不高、信息隐私保护“个性化”解决方案不够完善,部署成本较高等问题,某种程度也制约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前景。


应用落地“道阻且长”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能将区块链技术融入实际业务操作的,主要是大型企业与金融机构。”他直言,一方面这些机构熟知行业游戏规则与业务运作痛点,能借助区块链技术“对症下药”,从而让区块链技术具备可操作性与效率提升效应;另一方面他们也拥有大量场景与资源,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落地并不断完善相应技术疏漏。


记者了解到,富士康科技集团旗下HCM资本正尝试投资一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支付或数字货币运营公司,解决供应链金融领域运作效率不高的痛点。


通过投资基于区块链的支付或数字货币运营公司,一方面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让上下游企业彼此了解产业链企业最新供货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生产加工方案,避免资源被动损耗;另一方面数字货币可以在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体系里充当“票据”,让上下游企业进行货款结算,从而提升二、三级中心供货商获取贷款的效率。


而中国平安旗下科技公司金融壹账通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壹账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范围则更广泛,包括黑名单共享、供应链金融、金融机构一账通、小微企业贷款平台、资产管理交易平台等多个金融服务场景。其首席技术官黄宇翔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块链技术之所以在金融领域应用广泛,主要原因是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令传统金融机构急需采取更新的技术降低运作成本与服务效应。


据麦肯锡测算,在B2B跨境支付与结算业务里,区块链能令每笔交易成本降低约40%;在证券交易环节,区块链能令证券交易日和交割日的间隔从1-3天缩短至10分钟,大幅减少其交易成本,并可准实时地记录交易者的身份、交易量等关键信息,减少了暗箱操作、内幕交易的可能性。因此2019年全球金融行业对区块链技术的资金投入规模,将在2014年0.4亿美金的基础上增加10倍,达到4亿美金。


“相比而言,区块链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进展相对较慢,主要集中在产品打假领域。”黄宇翔表示。


此前,北大荒联合中南建设推出全球首个区块链大农场,打算借助区块链技术,让消费者通过手机对北大荒有机大米生长、加工、运输等环节进展进行追溯监控,确保所购大米货真价实。


“比如东北地区五常大米,一年产量为一千斤,整个市场销售额却是一万斤,其中不乏供应商、加工商以假乱真,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北大荒区块链农场负责人穆晨向记者表示。


“其实,很多面向消费者的厂家都在尝试借助区块链技术追溯商品整个生产物流零售流程,解决商品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目前真正取得成效的企业还不多。”穆晨透露,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如何确保纳入区块链的商品信息数据源“真实无误”。


技术标准新挑战


尽管区块链技术实际应用初见成效,但企业与金融机构依然不敢掉以轻心——区块链技术应用“稍有错误”,就会导致整个投入前功尽弃。


一位金融壹账通人士向记者透露,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两大区块链技术选择,分别是以太坊与IBM超级账本Fabric相关技术。


“当时以太坊知名度更高,且其公有链特性更有助于吸引更多机构参与。”他回忆说,但经过详尽的市场调研,以太坊绝非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最佳选择。一方面在分布式系统的数据同步环节,以太坊的公有链特性导致节点(API)接入较多,难以迅速处理高频交易;另一方面是相关数据在以太坊未必能得到足够的安全性保障,比如将数据分割到不同链上的数据隔离,与以太坊推崇数据共享的理念存在冲突,在介入第三方验证时容易出现信息泄露,从而引发银行对信息安全的担忧;三是以太坊自身存在“造币”功能,在当前数字货币应用范围尚未规范的情况下,银行贸然使用以太坊与以太币,也可能存在政策风险。


最终,壹账通决定选择属于联盟链的IBM超级账本作为区块链+金融应用的底层技术。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迅猛发展,其技术标准的差异往往给金融机构区块链应用带来新的挑战。


具体而言,由于国密算法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细节差异,因此金融机构在接入区块链系统时如果采取直接算法切换,会导致现有设备效率大幅下降,进而不得不增加硬件或多链并行进行解决,但这又带来相关业务操作流程复杂且效率不高。


“其实,技术标准与区块链技术选择挑战,也出现在区块链在其他行业的应用环节。”穆晨向记者坦言,以区块链在农业的应用为例,如何让农业种植生产、加工物流数据真实有效地输入区块链体系,就是一大严峻挑战。毕竟,区块链里的数据难以篡改,但只要在输入区块链的数据“做手脚”,同样能起到以假乱真的作用。


穆晨告诉记者,为此公司在大米原产地铺设IOT设备,利用北大荒的组织化粮食生产体系,做了六种不同身份的手持终端,把所有的命令“写死”,以此严格根据农时让不同工种的农业种植工人、农业监管者、农场主和农户对相关粮食生产数据进行校验,并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定时对数据真实性进行检测。


分享到:

相关资讯

从物的信用到数字信用:金融机构如何“脱核”?

IIOT技术:让“物”能被实时感知

第十届央企投资发展会议分论坛六:多层次资本市场退出生态构建专题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3月28日上午,“央企投资2025·变与不变”暨第十届央企投资发展会议分论坛六——多层次资本市场退出生态构建:从路径优化到风险防范专题研...

“央地联动·产融协同——央地基金高质量合作新生态”会议在京举办

​3月28日,由央企投资协会主办、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宁波银行”)北京分行承办的“央地联动·产融协同——央地基金高质量合作新生态”会议在京举办。本次会议是“央企投资2025·变与不变”暨第十届央企投资发展会议分会一,共同谋划央地基金合作未来蓝图,着力共建央地基金合作新生态。

“央企投资2025·变与不变”暨第十届央企投资发展会议在京举办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性变化,更好地推动投资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央企投资2025·变与不变”暨第十届央企投资发展会议于3月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了朱民、江磊等专家,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央国企投资机构代表,科创型企业代表等近600名嘉宾齐聚北京,共同探讨坚守初心与创新求变,推动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

财通供应链荣获 “最佳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奖”

3月21日,2025第十届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标杆大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出席并致辞,本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