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盘点:应收、预收、应付、预付账款到底有何不同?

2019-10-26 21:59:04 来源:中国供应链金融网
来源:每日财税讯息,亚洲保理整理发布。


导语:在保理业务中,经常听到应收、预收、应付、预付账款等词语,其实它们都是会计科目名词,看似名称相似却因一字不同,差之千里的比比皆是。尤其每天与会计科目打交道的财务人更是需要辨认清楚,了解这些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的会计科目该如何运用。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以及预付账款的区分方法。


销售关系断收,付

对于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以及预付账款这四个会计科目,首先我们学会判断“收”、“付”的应用。

收款可以理解为收回款项,款项自然是销售方从购买方处收取;而付款则正好相反,是购买方向出售方付出的形式。具体该用“收”还是“付”,主要是通过判断自身与交易对象的关系决定,如果自身作为销售方,进行的是与购买方的交易,则为“收”;如果自身作为购买方,进行与销售方的交易,则为“付”。

想要正确区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以及预付账款四项的仅仅能够判断“收”、“付”是不够的,还需要判断“应”、“预”。

交易方法决应,预

可以判断出何时使用“收”、“付”后,我们继续判断“应”和“预”

1.“应”

应收账款: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

应付账款:用来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经营活动应支付款项的会计科目。

2.“预”

预收账款:企业向购货方预收的购货订金或部分货款。

预付账款:企业按照购货合同的规定,预先以货币资金或货币等价物支付供应单位的款项。

简单来说,应收账款就是企业应该收回的款项,应付账款就是企业应该付出的款项;而预收则是预先收取的款项,预付是预先付出的款项,例如定金。

想要判断会计科目是用“应”还是“预”,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看交易的货物或服务是否已经到达购买方处。无论是自家企业还是合作企业,只要是购买方已经得到交易货物或服务,则使用“应”;购买方未得到交易货物或服务,则用“预”。


综合判断如何应用这四科目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用更通俗的方法为大家讲解一下,这四项科目该如何应用。


1.应收账款:我方为销售方,货物已交付购货方,但款项未收回。


2.预收账款:我方为销售方,货物未交付购货方,但款项已收回。


3.应付账款:我方为购买方,货物已交付,但款项未支付。


4.预付账款:我方为购买方,货物未交付,但款项已支付。


保理业务在与会记接触中,概念虽多,但判断科目使用方法皆是有迹可循的,只要运用好方法,掌握规律分辨其不同并不是难事。


分享到:

相关资讯

从物的信用到数字信用:金融机构如何“脱核”?

IIOT技术:让“物”能被实时感知

第十届央企投资发展会议分论坛六:多层次资本市场退出生态构建专题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3月28日上午,“央企投资2025·变与不变”暨第十届央企投资发展会议分论坛六——多层次资本市场退出生态构建:从路径优化到风险防范专题研...

“央地联动·产融协同——央地基金高质量合作新生态”会议在京举办

​3月28日,由央企投资协会主办、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宁波银行”)北京分行承办的“央地联动·产融协同——央地基金高质量合作新生态”会议在京举办。本次会议是“央企投资2025·变与不变”暨第十届央企投资发展会议分会一,共同谋划央地基金合作未来蓝图,着力共建央地基金合作新生态。

“央企投资2025·变与不变”暨第十届央企投资发展会议在京举办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性变化,更好地推动投资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央企投资2025·变与不变”暨第十届央企投资发展会议于3月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了朱民、江磊等专家,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央国企投资机构代表,科创型企业代表等近600名嘉宾齐聚北京,共同探讨坚守初心与创新求变,推动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

财通供应链荣获 “最佳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奖”

3月21日,2025第十届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标杆大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出席并致辞,本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