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调查,在所有妇科肿瘤中,卵巢癌占到了23%,死亡率占到了47%,严重的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在美国卵巢癌患者五年生存期可达45.6%,超过30%的卵巢癌患者生存期可超过10年,而中国五年生存期仅有30.9%。卵巢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国内很多患者查出来已经是晚期。卵巢癌到底是怎么引起的呢?
专注重症海外医疗服务机构的盛诺一家介绍,卵巢癌发病率20年增长了4倍,每年都在上涨,并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它的发病因素比较复杂,如果没有定期体检或筛查,卵巢癌早期很难发现。除了与年龄有关外,还与饮食习惯、家族史、长期抑郁、工作压力等因素有关。盛诺一家给大家搜集了四大真实案例,揭露导致卵巢癌的致命因素有哪些。
病例一:孙某某,女,32岁,确诊卵巢癌半年,目前已接受手术和放化疗治疗,孙某某母亲和外婆都有卵巢癌病史,且都因卵巢癌死亡。孙某某在私企工作,工作压力大,几乎天天加班,熬夜,有抑郁症病史,且结婚到现在,一直未生育。
病例二:姜某,女,48岁,确诊卵巢癌一年,无家族遗传史,但患者体型肥胖,平时喜欢吃腌菜、油腻性食物,特别是肥肉,患者不爱运动,不喜欢吃蔬菜和水果,长期抽烟。
病例三:张某,女,65岁,确诊卵巢癌半年,无家族遗传史,消瘦体型,平时饮食比较注意,不喜欢进食油腻性食物,曾在石棉工厂工作20年,有尘肺病史,55岁绝经。
病例四:方某某,女,55岁,确诊乳腺癌三年,无家族史,体型匀称,平时不喜欢油腻饮食,但有长期吸烟史30年,每天1包,年轻时因为不孕曾接受促排卵药物治疗。
虽然卵巢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研究发现可能与以下病因有关:
家族遗传
研究发现,卵巢癌家族史是卵巢癌发生的高危因素,50岁之前发病的患者多有卵巢癌家族史,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70岁之前发生卵巢癌的风险明显增加,一部分患者罹患卵巢癌是由其父母通过特异的遗传基因(BRCA1/BRCA2基因)遗传下来的。这些基因所导致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会使其携带者卵巢癌发病危险度远高于一般人群。
病例一中的孙某某即属于这种情况。
生活方式
研究发现,卵巢癌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关系,腌制肉制品,泡菜,变质的蔬菜,肉类等均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本身不致癌,但在亨调或其他条件下,可与氨基酸发生降解反应,生成强致癌性的亚硝胺。
另外,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可促进内源性脂肪合成,从而导致肥胖,有研究表明,高负荷的脂类代谢可能影响内分泌的平衡,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从而刺激卵巢上皮的增生和恶变。相反,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适当摄入低脂牛奶补钙,均可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每周保持3次以上运动的女性可降低卵巢癌的发病率,原因是运动能消耗脂肪,降低血清雌激素水平,运动还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有助识别和消灭肿瘤细胞。
长期抽烟患者,烟草中亚硝胺等致癌物在体内的积蓄也会增加,发病的危险也随之提高。许多研究表明烟草是一种致癌物质,其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效应的。
病例二中的姜某即属于这种情况。
环境和职业因素
研究发现,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卵巢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包括室内小环境和室外大环境污染,室内吸烟、亨调过程均可能产生致癌物,在重工业城市大气中,则存在着苯并芘、氧化亚砷、镍、铬化合物以及不燃的脂肪族碳氢化合物等致癌物质。
油漆工、石棉工人卵巢癌的发病率高于其他行业的工人,接触有机粉尘、芳香族碳氢化学物会增加患癌风险,其中石棉是公认的致癌物质。
病例三中的张某即属于这种情况。
生殖因素
研究发现,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可能有两种,一是卵巢上皮的慢性周期性损伤和修复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关;二是高促性腺激素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卵巢上皮的增生和恶变。
① 初潮早和晚绝经是卵巢癌的高危因素;
② 妊娠和哺乳能够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
③ 已婚不孕是卵巢癌发病的高危因素,长期口服促排卵药物会进一步增加风险;
④ 口服避孕药能够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可能机制为通过减少排卵来降低卵巢癌的发生。
病例四中的方某某即属于这种情况。
精神因素
研究发现,压抑、忧愁、思念、孤独、抑郁、憎恨、厌恶、自卑、自责、罪恶感、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崩溃、生闷气等会使卵巢癌危险性明显升高。而开朗、乐观、活泼者危险性最低,不良情绪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削弱机体抗癌能力。
病例一中的孙某某有抑郁症病史。
总结:卵巢癌的病因虽然尚未明确,但却是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通过对临床病历的观察和归纳,发现罹患卵巢癌的女性往往不止有一种高危因素,可能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高危因素。
盛诺一家最后提示,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最好每年定期体检或癌症筛查,尤其是高危人群更要引起重视,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得到有效的治愈。盛诺一家是国内最早、最权威的海外医疗服务机构,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发达国家排名前十的20多所顶尖医院达成了官方合作关系,为国内患者提供出国看病和出国体检服务。目前盛诺一家与日本癌研有明医院推出日本防癌体检项目,精密仪器可检测到5MM以下的肿瘤,即初早期的肿瘤。而中国早期肿瘤发现率不足10%,只能检测到厘米以上的肿瘤,但已经到了中晚期。日本防癌体检领先于世界,发现率高,可以帮助患者全面扫除癌症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