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一直走在前面,今年4月,该法院公布了2016年其审结的《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引发强烈关注。这些案例中不乏一些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侵权案例,其判决带有示范效应。
2017年,该法院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案审理力度,希望通过司法惩治侵权行为,来保护和激励技术创新。
近日记者走访青岛法院,该院正在审理的一起本地多名被告侵权深圳市喂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案例引发记者兴趣。这是一起外地企业在本地寻求司法公正的案例。
【案件理由】:2016年,青岛当地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抄袭喂车科技自主开发的网络平台网页和源代码,套用到其为客户提供的网络网页中;更恶劣的是,居然非法使用喂车科技的客户信息资源,拉拢喂车科技的客户,至今已有两家客户与其产生业务关系。网络上对此也有报道——《遭遇史上首例商业间谍案,喂车车拿起法律武器》。
图注:喂车车技术被侵权案截屏
【审判】青岛市中级法院2016年立案开始审理此案。经过法院方面多方取证后认为,三被告通过剽窃喂车科技公司技术源代码谋取利益的事实成立,经过对三被告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和法律知识普及,三被告认识到其侵权行为的违法性和对原告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意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并对喂车科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来争取与原告和解。
法院将三被告这一和解意愿转达给原告喂车科技公司后,该公司领导团队念及三被告是初犯,且具有悔过意愿,遂同意和解。并对青岛法院不徇私,不包庇本地人的做法深表赞赏。
【评析】青岛法院相关人士表示,本案是一起同行业经营者之间发生的不正当竞争纠纷。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和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擅自剽窃他人知识产权,并进行获利,属不正当竞争行为。本案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明确,原告喂车科技的诉求也相对简单明了,被告方也有强烈悔过情节。双方都很尊重法院工作人员的调解努力,在很短时间内达成和解,既维护了知识产权法的尊严,又保护了原告的合法权益,还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经济中同行业企业诚实经营和良好有序的竞争秩序。这也使该案件具有一定的警示教育意义。
该人士也表示,目前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涉及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知识产权案件的相关法律、司法解释目前较为分散,给涉网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带来巨大挑战,但法官们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学习相关知识,积极研究该领域侵权案件的特点,并在立案后快速做出响应,争取案件快速审结,从而惩治违法行为,还被侵权人公正,这是法院的义务;也可以警示那些知识产权意识淡漠的公司,保护和激励技术创新,促进国家在知识产权领域司法保护与国际接轨。
据悉,2010年以来,青岛中院共审理知识产权涉外案件248件,包括美国微软、星巴克,德国西门子、彪马、施奈德以及法国香奈儿、路易威登等知名公司提起的诉讼。在知识产权涉外案件审判中,青岛中院坚持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青岛中院审理的耐克公司诉青岛某公司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被评为“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2013-2014年度知识产权保护最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