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政补贴等政策的扶持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高额的补贴把中国推上世界新能源汽车销售第一大市场的同时,也诱发了诸多不规范现象。为此,国家开始调整补贴,并酝酿落实补贴退坡,业界也开始担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害怕补贴政策出现断崖式退出,最终影响汽车生产商。
实际上,绿色出行的当下,新能源汽车已成了汽车发展的确定方向,补贴退坡丝毫没能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降至“冰点”。中国汽工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万辆和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6%和55.2%;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2万辆和25.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6.2%和21.5%。
新能源汽车销量一如既往的火热,作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动力电池制造商自然喜闻乐见,其中,港股动力电池行业领军企业天能动力(00819)也是如此。
2017年8月29日,天能动力公布了自己的半年业绩,期内,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共计113.62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加24.8%;获得净利润近4.6亿元,同比提升13.6%,这一份靓丽的业绩答卷,使天能动力再度创下公司历史上的营收、净利新峰值。
新能源汽车热度不减
随着燃油汽车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与高额补贴倾斜,在一定程度上深深刺激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这也诱发了市场上诸多不规范现象。为此,近2年,国家刺激新能源的补贴比例开始逐渐缩小,并在2017年1月1日,彻底调整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
按《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要求,2017-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的国家补贴额度在旧版标准基础上退坡20%,而地方补贴额度则不得超过国家补贴额度的50%
补贴虽然大幅度退坡,但要明确的一点是,随着国家“治霾”力度的加强和对环保问题的关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发展的主流,政府是不会轻易放弃扶持的。而最新销售数据也表明,新能源汽车热度也并未受到冲击。
2017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1.2万辆和19.5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9.7%和14.4%。
而发展到7月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累计已达到了25.1万辆。该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万辆和5.6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52.6%和55.2%。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3万辆和4.4万辆(纯电动乘用车3.3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1.1万辆)。
从上述销售数据不难看出,2017年虽然补贴退坡了20%,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产品力不断提升,消费者观念转变以及限行等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依旧在稳步提升。
动力电池需求稳步提升
新能源汽车继续大放异彩,也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需求,毕竟“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2014-2016年初,电池行业总体呈现供不应求状态:2014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带动上游需求剧增,2014年底到2016年初,动力电池产业链总体供不应求,预计2017年下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的名义供给量可能超过为60GWh。
从动力电池需求端分析,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生产商的“最爱”,这主要是因其具有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原材料资源丰富、不造成环境污染等特点。而据中国报告网的预测,我国动力锂电池在锂电池全部应用中的占比有望从2015 年的34%上升至2020年的70%,动力电池将成为锂电池的主要应用场景。
与需求扩容相对,市场一度掀起了一股锂电池“投资潮”。2016年1月-2017年6月份锂电池项目多达66个,有59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额,总投资额超过了1433亿元,初步统计总产能约2441亿WH。
2016年1月-2017年6月正极材料及上游矿产资源项目看,正极材料及上游矿产资源领域的投资热度也不减。47个正极材料及上游矿产资源项目,有38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额,总额超478亿元;39个项目公布了规划产能,总产能128.65万吨。
2016年1月-2017年6月另外,12个负极材料及锂电铜箔项目,有10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额,总额超206亿元;6个项目公布了规划产能,总产能21万吨。
2016年1月-2017年6月10个锂电隔膜项目,均公布了投资额,总额达190.51亿元;7个项目公布了规划产能,总产能30.94亿㎡。
2016年1月-2017年6月7个电解液项目,有6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额,总额达20.45亿元;6个项目公布了规划产能,总产能16.03亿万吨。由此可以看出依托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动了上游的动力锂电和材料总投资额超2307亿元。
动力电池优质标的
市场潜力虽加剧了行业竞争,但这也正好为“集中程度高、规模效益好”、动力电池行业双寡头之一的天能动力带来了机遇。因为在所有行业,往往是“龙头吃肉,中段喝汤,末尾成炮灰。”
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天能动力实现销售收入113.62亿元人,净利润4.61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4.8%、13.6%。营收、净利双双再创新高峰。其中,新能源锂电池销售收入4.55亿元,同比增长57.5%;资源再生对外销售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34.0%;微型电动汽车电池销售收入8.60亿元,同比增长39.3%;电动自行车及三轮车电池销售收入71.39亿元及20.99亿元,同比增长24.6%及28.3%。
对比业务贡献增长率,新能源锂电池俨然成为了天能动力发展最快速的业务之一。其实,为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天能动力可谓耗费巨大心血,苦修内功:
技术研发上,天能动力开发了磷酸铁锂、镍钴锰三元两种自主专利技术,研发生产磷酸铁锂方型、三元18650型电芯、电池管理系统及PACK电池包。2017年中期,公司发布三元软包型电芯产品,支持大电流充放电,功率更大,比能量达到200Wh/kg以上。在自主研发的同时,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招揽顶尖技术专家,形成包括3位院士专家、4位国家千人计划专才、10位外国籍专家、33位教授博士组成的超过1000人研发团队,并与近10所国内外高校建立产学研平台,为集团锂电池科研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续支持。
客户开拓上,截至2017年6月,奇瑞小蚂蚁(eQ1)100%配套天能动力锂电池PACK。公司已向奇瑞汽车公司、康迪电动汽车集团、力帆汽车、众泰汽车制造公司、华晨汽车集团、华立集团、陕西通家、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中国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供货。并积累了100家微型电动汽车厂、高端电动自行车厂、共享电单车企业等客户资源,多维度多层次销售锂电池产品,随时迎接市场的爆发。
(奇瑞小蚂蚁eQ1)
产能装备上,天能动力在浙江长兴新建的3GWh新能源汽车动力(储能用)锂电池项目开始分步投产,采用国际先进的智能化全自动锂电池生产线和生产工艺,可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成品率和安全性。2017年度产能将持续发挥效能,全部达产后锂电池总产能达到5.5GWh。
(本集团锂电池生产基地)
凭借“要技术有技术,要团队有团队,要客户有客户,要产能有产能”等多重优势,天能动力的动力锂电池业务成为行业内唯一一家进入“2017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的企业,并且三元材料动力锂电池还入选了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20强企业名单》,销量稳居前四。
结合市场潜力与靓丽的业绩以及相关的发展战略,都体现了天能动力在动力电池中的强势地位。综合而论,该公司无疑是动力电池行业中的优质标的。